20220127_website-topbanner_0911_04
20220127_website-topbanner-M_0911_04
20220127_website-topbanner-M_0911_04M
照顧者支援站

返回

與院友溝通的技巧

溝通是信息的交換,也是一個增加彼此瞭解、交流、減少磨擦矛盾,達至和諧人際關係的過程。隨著人口老化,照顧者與長者接觸的機會亦見增加,如能掌握良好的溝通及相處技巧,不但可減少彼此誤會和衝突、保持融洽和諧,更有助減低生活壓力及達致心境愉快。

 

對於一般長者而言,隨著身體機能的轉變或退化,溝通前,需要考慮其生理及心理上的特點,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方可建立良好溝通。

 

例如:對於聽力減退的長者,說話速度及語調要適中,聲線要溫柔但音量要放大,甚至使用適當的助聽工具;對於視力及認知能力不足的長者,用字要簡單、具體,如每句說話只包含一個訊息,甚至以適當的圖畫或實物輔助,使長者能容易掌握信息內容。

 

另對於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而言,除了考慮上述因素外,不少院友在入住院舍前,可能曾經歷生活、健康或心理上的重大轉變,例如:患上中風、意外、照顧者配偶離世等等,因此照顧者或家人更加需要掌握照護的知識及適當地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方能與院舍長者維持良好溝通。大家可應用以下的溝通技巧:

 

真誠與耐性

本頁圖片/檔案 - 4.1.3-1家人與居住院舍的長者相處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與家人溝通時,院友或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有院友可能會不停重複敘說院舍的生活、所遇到的問題或會報喜不報憂等等。因此,家人可以擔任聆聽者的角色,保持真誠友善的態度,如保持眼神的接觸,給予對方額外的耐性,將焦點放在院友身上,以表現出願意聆聽對方,避免批判或打斷對方,鼓勵長者表達內心的想法,主動地與照顧者交流。

尊重與肯定

本頁圖片/檔案 - 4.1.3-2家人並非與居住院舍的長者同住,院友往往擔心被遺忘或不被重視。因此,除了定期與院友保持連繫,各方家人亦可在傳統節日及不定期送上親切慰問,好讓院友感到被尊重。與院友溝通時,也可以提及院友對家人的教誨或說話,或以前相處的生活片段,給予對方肯定,這也有助院友感受到自己在家庭的角色及家人的重視,從而持續與家人以正面態度溝通。

同理心與安慰

本頁圖片/檔案 - 4.1.3-3患有重病或嚴重體弱的院友可能會出現較多負面情緒,甚至偏激的言詞,拒絕溝通。因此,照顧者在接收信息時,需要具備同理心及承載院友情緒的能力,保持正念,避免為院友負面情緒而過份自責,或對家人無力支援而感到內疚,反而可以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的想法、明白對方說話背後的意思及接納對方的情緒,讓院友知道你為他/她的情況身同感受之餘,也可以安慰院友,表示你會與他/她一同面對困難。

表達信息與提問技巧

本頁圖片/檔案 - 4.1.3-4對於不擅於表達的院友,照顧者可以有技巧地利用是非題引導長者回答提問。當察覺到長者對話題不感興趣時,可利用身邊的事物靈活轉換話題。對於患有認知障礙的院友,照顧者則可避免反問對方,或測試對方的記性及作不必要的爭論。

非語言的溝通與肢體語言

本頁圖片/檔案 - 4.1.3-5溝通過程,雙方會透過肢體言語而了解對方,為免不必要的猜測或誤會,溝通時,照顧者可留意自己和院友的表情、姿態及舉止行為,以掌握院友的情緒反應及需要。如情況合適,照顧者可透過點頭、適當的手勢、握著手、拍拍手背、搭著肩膀、擁抱等非言語方式的表達關懷。在疫情下,為院友送上一張寫有祝福說話的家庭照或慰問咭,也可以讓院友感到家人的尊重和關愛。

安全的環境及合適的時間

本頁圖片/檔案 - 4.1.3-6舒適而安靜的環境可讓長者集中精神進行溝通,如須談及私人話題時,照顧者應選擇在私隱度較高的環境下進行,讓院友感到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充裕的時間,可以與照顧者暢快溝通。因此,適當及預約好溝通的時間也相當重要,一方面讓院友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可避免影響院友於院舍內的生活作息時間。

溝通不是萬靈丹,過程是雙向,包括接收、理解和回應三個部份,當中亦涉及不同的主觀客觀因素,因此鼓勵照護者以正面、寬容和體諒的態度,靈活使用不同方式與長者溝通,協助他們接收、理解和回應,從而建立良好溝通及和諧的關係。照顧者的自我照顧和關懷亦十分重要,假如照顧者面對情緒困擾及巨大的照顧壓力,也會直接影響溝通的效果,希望上述分享有助照顧者與居住院舍的長者保持良好的溝通。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自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

回到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