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_website-topbanner_0911_04
20220127_website-topbanner-M_0911_04
20220127_website-topbanner-M_0911_04M
照顧者支援站

返回

中風

甚麼是中風?

中風是指腦部的血液供給因某些原因而減少或阻斷,令腦細胞突然缺氧,數分鐘內可令腦細胞損壞而令該部份所支配的身體功能受障礙。其中以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較為常見,約佔腦中風的四分之三,另外四分之ㄧ是腦出血所造成的腦中風。

 

中風的徵兆

中風常會出現下面幾種症狀及先兆:單側手腳或臉部麻痺、說話不清等。當這些徵兆發生時,先別慌張,記住「FAST」口訣,談、笑、用、兵:

4.4.2.1-0 4.4.2.1-0

MOSTE 團隊服務介入

中風患者年齡通常在50歲以上,但近年數字顯示患中風人士的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中風是嚴重的內科急症,三個月內的死亡率大概是百份之三十。然而,生存者當中,有超過一半會完全回復自我照顧能力,少於兩成的病人有嚴重殘障。復原因素除取決於腦部受損的嚴重程度(包括中風的類型、範圍及位置) 、併發症的產生以及中風前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之外,病人和家屬/照顧者態度和支持以,以及適當的康復治療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康復治療的目標是確保病者在生活的功能上得到最好的復原,即使患者未能完全恢復身體機能,亦能達到「自我適應」的目標。

 

香港聖公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隊會先為中風院友進行臨床評估,提供適切復康訓練以支援中風長者的康復需要,並透過社交活動提升長者生活質素,以及支援有吞嚥困難或言語障礙的長者。與此同時,服務隊會定期覆檢服務使用者復康進度,並提供諮詢服務及訓練活動予院舍職員及照顧者。

物理治療篇
職業治療篇
言語治療篇

物理治療篇

物理治療師會按患者不同的受損程度,制定合適及積極的復康治療及運動,並利用人類大腦神經可塑性的特點,透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手法治療、電療、復康運動,刺激肌肉神經系統,強化患者的肌肉力量控制能力,提升活動能力,改善平衡能力及步行穩定性,盡量幫助患者重回日常社交生活。隨着科技發展及其用於醫療上的廣泛性增加,我們的治療師持續探索一些新科技,如虛擬實景與及利用科技訓練配合遊戲等,以提升復康治療的趣味性。

中風後上肢/下肢簡單的日常運動
20231027_MOSTE_website-thumbnail_PT-template12
20231027_MOSTE_website-thumbnail_PT-template13
20231027_MOSTE_website-thumbnail_PT-template14
20231027_MOSTE_website-thumbnail_PT-template15

物理治療師為中風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

  • 中風後的痛症處理
  • 神經肌肉刺激訓練
  • 軀幹及肢體控制訓練
  • 平衡訓練
  • 位置轉移訓練、步姿糾正及步行訓練
  • 中風後家居運動指導
  • 照顧者護理訓練

 

物理治療師給照顧者的錦囊

照顧中風患者日常生活時,照顧者可以透過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如鼓勵患者多用患肢參與日常活動、根據治療師之建議進行家居運動、協助患者保持良好姿勢等,以協助中風患者減低中風後的併發症及後遺症,並且加強復康效果。為患者進行日常護理時,照顧者記緊注意個人正確姿勢及技巧,以預防勞損。

職業治療篇

中風初期,患者的偏癱上肢肌肉缺乏張力或各組肌肉張力發展不協調,常令肩關節出現半脫位,加上不恰當的處理,常引致嚴重肩膊痛,影響日常活動、睡眠,甚至整個復康計劃。另外患者於日常生活中會因方便而使用健側,忽略患側的存在,結果失去了改善患側肢體動作功能的最佳機會。

 

職業治療透過不同治療方案,主要針對腦部康復及重新學習能力,讓中風患者在自我照顧上的技巧有所提升。同時,職業治療師會建議適當的家居改裝及協助選購所需之輔助器具,助患者盡量獨立完成工作及消閒生活等等各方面所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

 

本頁圖片/檔案 - 4.4.2.1-1

本頁圖片/檔案 - 4.4.2.1-2

 

 

職業治療師為中風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

  • 中風後的職業治療自我照顧訓練
  • 中風病人偏癱上肢​的​復康及護理(正確配戴手托)
  • 介紹常見的輔助器具及使用方法
  • 坐姿評估及改善建議​
  • 如何在護理中加入​自理訓練元素

本頁圖片/檔案 - 4.4.2.1-3

本頁圖片/檔案 - 4.4.2.1-4

 

 

職業治療師給照顧者的錦囊

在患者的康復治療過程中,照顧者亦會面對重大考驗。因此照顧者亦須好好照顧自己,採用正確的照顧技巧及掌握照顧技巧,學懂餵食、失禁等護理知識和技巧,以及學習輔助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適當的家居運動、日常照顧及扶抱技巧等。

言語治療篇

中風後,除了四肢機能受損外,言語、口肌及吞嚥能力亦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或會造成失語症 (Aphasia)、失用症 (Apraxia of speech)、構音障礙 (Dysarthria)及吞嚥障礙 (Dysphagia)。言語治療師會在臨床評估後,根據患者的程度制定復康目標,期望充分利用人類大腦神經可塑性的特點,以不同的手法刺激語言、發音或吞嚥功能,改善整體的溝通能力及進食機能,提升生活質素。

 

同時,言語治療師亦會按患者的吞嚥能力向院舍或親屬建議合適稠度的餐膳,並觀察其進食或餵食情況,確保患者能安全地進食及吸收足夠的水份與營養。

 

言語治療師為中風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

  • 溝通能力訓練
  • 發音及口肌功力訓練
  • 吞嚥及進食能力訓練
  • 餐膳安排建議及進食/餵食觀察

 

言語治療師給照顧者的錦囊

由於中風患者常會出現溝通困難,照顧者在溝通上需要使用不同的輔助方法,如手勢、動作、文字或圖片等形式,讓患者更容易理解及表達想法。由於患者在各樣能力都在復康階段當中,故此,照顧者在溝通時應簡單、直接及減慢說話速度。

 

在飲食方面,若患者有吞嚥障礙,照顧者須依照言語治療師的建議,調配合適的食物稠度及使用凝固粉作飲品調配,不宜隨意更改。另外,個別患者亦有特定的餵食方法,應遵照言語治療師的建議,確保安全及預防咳嗆。

回到頁頂